评论:《建国大业》这个周恩来不另类
文/朱前前 如果让我回望历史,在五千年岁月长河中找出一个最温暖最完美的人生模式,那必然是他——周恩来,一个纯粹的灵魂,足以令我追慕不已。所以,我从不肯错过任何与他相关的影像,无论纪录片还是影视剧。尽管我知道,演员的表演再生动,都难及本尊之绝代风华。但是,我还是很愿意看看影视剧里那个作为“人”的周恩来,而不仅仅是纪录片里作为“总理”的周恩来。于是,决定去看《建国大业》。据说,这里的周恩来,很另类。
这个周恩来很帅
从第一个镜头的惊鸿一掠,到几场谈话戏的匆匆而过,终于,在冯玉祥的出场戏最后的那个特写镜头里,若有所思的周恩来惊艳全场。
一袭黑色的皮风衣,颇有些“霜凄万木风入衣”的清冽。挺拔的身姿,俊雅的面容,深邃无底的眼神,有着令人着迷的气韵……
漆黑的放映厅里,听见旁边几个女孩在轻声惊呼“好帅”,我笑了。果然,刘劲的扮相从来不会让人失望。无论是早期的清俊,还是现在儒雅,始终没变的,便是那份帅气。
作为周恩来的追慕者,我从不否认,在被他吸引的众多特质中,帅气是其中之一。但是,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外貌总是被放在如何看待一个人的标准的最末尾,我们也总是耻于承认欣赏某人的外表,似乎一说“外貌”便显肤浅。于是,很多影视剧都只给了我们一个“伟男子”的周恩来,而模糊了他作为“美男子”的事实。这样的形象不能说不准确,但起码是不完整的。就像一张曝光不足的照片,没有光线。因为事实毕竟是事实,谁都无法否认,那倾倒过世界的容颜是那样真实而强烈地存在过。
是的,作为80后的观众,我们注重外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忽视了内在。我们从来都明白,能够支撑起他那绝世的风采与魅力的,绝不仅仅是容颜,而是强大的内心和千锤百炼的灵魂。但是,在我们倾慕他高洁人格的同时,并不妨碍我们对他迷人外表的由衷赞叹。所以,我愿意看到《建国大业》里这个伟男子与美男子特质并存的周恩来,立体而真实。
有人说,这个周恩来很帅很另类。我说,不另类,他本来就是这么帅!
理想主义的周恩来
酒喝醉了,杯子砸碎了,发型乱了,歌声走调了……
这样的周恩来太少见了。
可是,那一幕,我哭了。
依稀很多年前,读到过相似的情景——弥留之际的总理在不堪病痛折磨的时候,喃喃唱起了国际歌!我已经忘了那到底是真实的传记,还是文人的演绎,只记得当时被一种力量击中了心灵,很多年后才明白,那是来自信仰的力量。如今,这种力量从《建国大业》里醉酒高歌的周恩来身上散发出来,再一次击中了我,让我在漆黑的影院里,泪流不止。
也许对于周恩来在那一刻的心境,影片的铺垫是不够的。但是,我相信,真正懂周恩来的人,应解其中之意吧!
淮海一胜,天下在握,他为之奋斗多年的理想终于拥有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去实现。
于是,酒醉的他唱起国际歌,唱起自己信仰深处的这首歌。歌声里是他少年立志为中华之崛起,是他青年远涉重洋追求信仰,是大革命的风起云涌,是败走香港的九死一生;歌声里也许还有长征路上的泥泞坎坷,有抗战八年的四方奔走;歌声里有他的家国情怀,有他的理想信仰。这首歌他曾经和很多人一起唱过,那些人有的已经长眠地下,有的已经渐行渐远,有的和他一路兼程。多少年风风雨雨,多少年艰辛困苦……全都在这跑调的歌声里百感交集着。
那热血沸腾的欢欣,那无可言说的唏嘘,让他怎不醉笑三千场?
那来自理想,来自信仰的力量,又让我怎不涕泪千行?
于是,我依然说,这个醉酒高歌的周恩来不另类,他本来就这么理想主义,至情至性!
怒发冲冠的周恩来
“周总理发火了!”对于这场在电影上映之前被剧透最多的戏,几乎所有媒体都发出这样的惊叹。
冯玉祥赴中共之邀,中共保护不力,反累他途中遇难。消息传来,周恩来怒发冲冠,文件稿纸扔了一地。
一个朋友看过这段戏后说:“原来总理还是个人,不是神。”
另一个朋友却说:“接受不了这个总理,很雷很颠覆!”
是啊,这样一个声色俱厉的周恩来,对我们来说真的好陌生。因为我们实在太过熟悉那个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周恩来,太过熟悉那个温良敦厚的周恩来,我们热爱这种形象,并潜意识中固执地维护这种形象将其脸谱化。于是,总理不能大笑大哭,不能雷霆震怒,不能脾气大发……
可是,似乎我们都忘了,他拥有两个身份:那个温文尔雅,永远如春风拂面的是作为总理的周恩来,而作为领导和上司的周恩来,是严肃严格且严厉的。手下各路诸侯,数员大将,一举一动牵系国计民生,没有作为领导的周恩来的严厉,又哪来作为总理的周恩来的和煦?
在老部下们的回忆中,他会把文件摔还给他们,他会在会议上对部长点名罚站,他不容许工作中有任何的纰漏和不确定,他对工作严苛到让某些部下一汇报工作就紧张……我相信这些老人的回忆,所以也相信《建国大业》里那个怒气冲冲的周恩来(除了“猪脑子”一词尚需斟酌,个人认为总理是不会用“猪”、“狗”之类的字眼批评人的)。冯玉祥赴中共之邀途中遇难,此等大事,主抓统战和秘密战线的周恩来如何不怒?怎能不怒?再看看那一屋子的人,有几个不是他一手培养的老地下人员,有几个不是从白色恐怖就跟着他一路走来的老部下,越是亲近便越严厉,不冲他们发火冲谁发火?
我惊喜于这一通火,因为我愿意看到,也希望所有误读总理的人能够看到这样一个严厉谨慎的周恩来,一个有原则的周恩来。
但是,当我看到同样怒气冲冲的毛泽东在窗外听到周恩来发怒之后便情绪渐趋缓和时,我更惊喜于这个充满政治智慧的周恩来。还记得长征路上他智救廖承志吗?张国焘已起杀心,周恩来先发制人,对廖承志一顿厉喝,“逼”他认错,反令张国焘无话可说。而《建国大业》中这一通火,又何尝不是另一次智救——他的发怒令毛泽东的怒不便发作。若是毛泽东一怒而起,谁敢保证李克农们仅仅是被骂一顿这么简单?周恩来之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于是,我仍然说,这个周恩来不另类。他本来就是一个严厉的上司,一个聪明且懂得保护下属的领导。
走出影院,正午的蓝天明媚得有些晃眼,掏出手机,看屏幕上的总理,依旧是那熟悉的身姿,依旧是那刚毅隐忍的神情,仿若严冰覆盖下的一座火山。心中恍然一动,在手机上敲出一条短信:这个周恩来,很真实!
页:
[1]